新时代新思想新境界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马克思主义 的创新性理论贡献 
2021-01-12 00:57:04
  • 0
  • 0
  • 5

新时代新思想新境界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马克思主义

的创新性理论贡献

范希春

 

【内容提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应时代发展要求而生成,又为时代发展指明前进方向,是引领中国、影响世界的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整体性、系统性地继承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在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三大领域都作出了重大原理性创新,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精神实质和理论品格。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立场,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有机统一,表现为知行合一的理论特色和实践特色;人民性是其最本质特征,实践性是其最厚重的理论底色。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划时代的理论、科学的理论、人民的理论、实践的理论,把马克思主义发展到了新的历史高度、新的理论境界。

【关键词】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时代性 创新性 人民性 实践性

党的十九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领导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适应当代中国和世界发展新要求,提出了许多富有科学性、创造性的重大思想理论观点,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形成了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最新理论形态。《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收入了十九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著作,集中反映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主要内容,展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为我们进一步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提供了新的理论文本。

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21世纪的马克思主义

时代性,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鲜明特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既应时代发展要求而生成,又为时代发展指明前进方向,是引领中国、影响世界的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重大时代命题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对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目标、总任务、总体布局、战略布局和发展方向、发展方式、发展动力、战略步骤、外部条件、政治保证等基本问题作出了系统的科学论断;党的十九大以来,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风险挑战,习近平总书记在领导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在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过程中,提出了许多重大原理性创新的思想观点,突出反映了党的十九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进展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社会主义思想理论创新的新成就。

2019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工作座谈会上指出,“领导干部要胸怀两个大局,一个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一个是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这是我们谋划工作的基本出发点。”[1]“两个大局”,构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时代背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正是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出发、适应世界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科学社会主义进入新阶段的历史条件下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是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产物,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2018年5月,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坚持用马克思主义观察时代、解读时代、引领时代,用鲜活丰富的当代中国实践来推动马克思主义发展。”[2]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看,面对如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重大时代命题,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系统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又一次历史性飞跃,是当今时代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从世界马克思主义传承与发展看,面对21世纪的“世界怎么了,我们怎么办”的时代之问,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全球治理和世界发展提供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是影响当今时代发展的21世纪的马克思主义。

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马克思主义的创新性理论贡献

创新性,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突出特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性、系统性的继承与发展,在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三大领域都做出了许多重大原理性创新。

1.创新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

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学说的思想基础,是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的集中体现,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最本质的内核;科学实践观,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基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贯穿着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体现了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综合性创造运用和创新发展,开创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新境界。

一是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社会矛盾分析方法,明确提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一重大科学论断。社会基本矛盾总是不断发展的,把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同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结合起来观察,全面把握社会基本面貌和发展方向,适应社会基本矛盾运动变化推进社会发展,是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态度。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代表党中央作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3]的重大论断,是对事物矛盾运动基本原理的科学运用,是对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关于社会矛盾运动规律认识的理论深化。二是创新发展马克思主义唯物主义的群众史观,坚守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立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认为,历史活动是群众的事业,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力量。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守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立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追求和根本目的,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强调人民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的根本力量,“人民是我们党执政的最大底气,是我们共和国的坚实根基,是我们强党兴国的根本所在。”[4]要“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尊重人民群众在实践活动中所表达的意愿、所创造的经验、所拥有的权利、所发挥的作用,充分激发蕴藏在人民群众中的创造伟力。”[5]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把增进民生福祉作为发展的根本目的,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实现发展成果为人民共享,推进人的全面发展、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阐明了中国共产党人的根本立场,进一步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群众史观的科学内涵。三是坚持“知行合一”,科学辩证地处理理论与实践的关系,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统筹协调发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统筹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既是系统的理论创见,又是伟大的社会实践,二者有机统一,充分体现了“知行合一”的理论特色和实践特色,进一步深化拓展和践行了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实践观。四是运用唯物辩证法的根本方法,统筹协调、辩证处理伟大梦想、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四个方面的关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现伟大梦想,必须进行伟大斗争,必须深入推进的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必须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紧密联系、相互贯通、相互作用,其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6]科学阐明了四者的关联性、整体性、协同性,注重综合效应,彰显了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法则。五是综合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原理,创造性地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阐明创新发展注重的是解决发展动力问题,协调发展注重的是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绿色发展注重的是解决人与自然和谐问题,开放发展注重的是解决发展内外联动问题,共享发展注重的是解决社会公平正义问题。强调五大发展理念相互贯通、相互促进,是具有内在联系的集合体,要统一贯彻,不能顾此失彼,不能相互替代。[7]五大发展理念,集中反映了对我国经济发展规律的新认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全面、发展、普遍联系的观点,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关于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协调发展的观点,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哲学创新的重大成果。六是坚持唯物辩证思维,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实践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观点。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精髓要义,也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精髓要义。2013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毛泽东诞辰120周年纪念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观点,是中国共产党人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根本要求,是我们党的基本思想方法、工作方法、领导方法。不论过去、现在和将来,我们都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8]2017年10月,在十九届一中全会上的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全党同志适应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要求,提高战略思维、创新思维、辩证思维、法治思维、底线思维“五大思维能力”,增强工作的原则性、系统性、预见性、创造性;做到更好把握国内外形势发展变化,更好贯彻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更好贯彻党的十九大确定的大政方针、发展战略、政策措施,更好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和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9]马克思主义理论是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包含的战略思维、创新思维、辩证思维、历史思维、法治思维、底线思维等,赋予马克思主义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以新的时代内涵和新的实践价值,把马克思主义方法论创造性地推进到了一个新的境界。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理论指导和实践探索的辩证统一,内在地贯穿着对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创造性运用和创新性发展,为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作出了一系列创新性贡献,是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观察时代、解读时代、引领时代的21世纪中国马克思主义。

2.创新发展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是在全球化背景下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基本原理与当今时代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实践相结合而形成的科学成果,是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创造性继承、创新性发展,是具有中国特点、时代特征、马克思主义本质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

一是坚持党对经济工作集中统一领导这一最高政治原则,为发展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做出了原创性贡献。正确处理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辩证关系,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精髓。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最大的国情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实际,旗帜鲜明地提出并坚持全面加强和改善党对经济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这一最高政治原则,从基本政治制度层面创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框架,丰富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科学内涵,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发展作出了原创性贡献。二是坚持历史唯物主义原则,提出以人民为中心的经济发展思想,明确并坚守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根本立场。提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作为经济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部署经济工作、制定经济政策、推动经济发展都要牢牢坚持这个根本立场。[10]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彰显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的根本立场和价值目标,明确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根本目的,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作出了质的规定性。三是坚持唯物辩证法原则,继承马克思主义社会有机体理论,创造性地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是对推动经济发展实践的理论总结。集中反映了党对我国经济发展规律的新认识,创新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观,谱写了中国特色发展经济学的新篇章,是运用唯物辩证法原则处理当代中国发展问题的典范。四是确立了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提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理论,作出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重大论断,明确在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与市场经济的结合上下功夫,发挥两个方面的优势,坚持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的正确方向,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注入新的理论内涵。五是创新公有制为主体、混合所有制等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根本经济制度,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则。强调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不能动摇,国有经济主导作用不能动摇。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推动各种所有制取长补短、相互促进、共同发展。[11]明确混合所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实现形式,支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在理论和实践层面对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建设做出了新探索新贡献。六是创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分配与社会公平的理论,从生产、分配、社会发展、社会保障等方面阐明了社会主义社会公平正义这一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提出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实现共同富裕发展目标,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实现了马克思主义社会分配理论和社会公正观在新的时代条件下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七是创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自然观,提出“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等崭新理念,阐明了自然要素之间、自然和人之间构成的生态系统原理,人与自然、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辩证关系,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思想,揭示了“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的人类文明发展规律,是当代生态文明建设的自然辩证法和方法论。八是创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世界市场理论,坚持对外开放基本国策,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利用好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推动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际国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和开放型世界经济,倡导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经济全球化,科学地回答了当今时代世界经济秩序治理的一系列根本性问题,为消除世界范围内新的不平等和发展矛盾,推动形成更加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秩序,为世界经济的发展,贡献中国智慧、中国方案和中国力量。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发展作出了原创性贡献,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基本原理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相结合的现代政治经济学,开辟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新境界。

3.创新发展科学社会主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根植于中国大地、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中国和当今时代发展进步要求的科学社会主义。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要义。其中,最重要、最核心的内容就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八个明确”和“十四个坚持”。即“明确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分两步走在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明确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是‘五位一体’、战略布局是‘四个全面’,强调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明确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明确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明确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是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把人民军队建设成为世界一流军队;明确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要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提出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突出政治建设在党的建设中的重要地位。”[12]【《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外文出版社2020年6月版,第15-16页。】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人民当家作主、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坚持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坚持“一国两制”和推进祖国统一、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坚持全面从严治党。[13]参见【《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外文出版社2020年6月版,第16-20页。】 “八个明确”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十四个坚持”回答了“新时代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时代课题,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注入了新的科学内涵,是科学社会主义在当代中国的实践探索、经验总结、理论升华。这里,着重论述人类命运共同体科学构想在科学社会主义发展史上的理论意义实践价值。

习近平关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科学构想,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最新理论成果,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的重大创造性贡献。一是习近平关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科学构想坚持共同体个体之间的平等对话协商,提出正确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科学主张。二是习近平关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科学构想坚持共同体个体之间的合作共赢,正确处理世界各国共同发展问题。三是习近平关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科学构想坚持公道正义、共建共享,正确处理共同体各个个体面临的世界安全问题。四是习近平关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科学构想坚持不同文明之间平等相待、互学互鉴、兼收并蓄原则,提出处理不同文明之间关系的正确主张。五是习近平关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科学构想坚持绿色低碳原则,正确处理人类命运共同体与自然之间的矛盾。

习近平关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科学构想,立足当今世界国际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生态发展,从共同体个体之间的关系处理、利益调整和矛盾解决三大层面,作出马克思主义的时代阐发,深刻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共同体”理论的基本原则和价值追求,开创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新境界新天地。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科学构想契合世界各国人民求和平、谋发展、促合作、要进步的愿望和时代要求,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伟大实践,已经和正在深刻地改变着世界政治、经济、文化、生态发展格局,推动了人类历史的进步和人类社会的发展,对于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总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通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提出了一系列具有开创性、引领性、战略性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以全新的视野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为发展马克思主义作出了原创性的理论贡献,续写了21世纪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新篇章。

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最根本的理论特质

人民性,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最本质特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人民至上的根本原则,坚守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立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和发展目标,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人民性,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具有基础性、根本性的地位和作用。

人民性,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立场,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民立场是我们党的根本政治立场,要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不断把造福人民的事业推向前进。[14]要求各级领导干部要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都要站在群众的立场上”。[15]部署经济工作、制定经济政策、推动经济发展都要牢牢坚持这个根本立场。[16]一切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无论身居多高的职位,都必须牢记我们的共和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始终要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始终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始终为人民利益和幸福而努力工作。[17]二是厚植中国共产党人的人民情感,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中国共产党来自人民、根植人民,为人民而生、因人民而兴。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在党的十九届一中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为人民谋幸福,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我们要时刻不忘这个初心,永远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18]牢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努力抓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各项工作,不断增强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19]三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和根本目的,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强调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我们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不断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在更高水平上实现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朝着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不断迈进。”[20]2017年11月30日,习近平在会见出席“2017从都国际论坛”的世界领袖联盟成员时的讲话中指出:我们要“着力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更好满足人民多方面日益增长的需要,更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21]

习近平“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的根本立场和价值目标,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基点,治国理政实践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实践性,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最厚重的理论底色。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继承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实践观,坚持认识和实践的辩证关系,坚持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相统一,坚持理论指导与实践探索的辩证统一,不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实现了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的良性互动。知行合一,是这一思想特有的理论特色和实践特色。

一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源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又用于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了行动指南。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仅深刻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实现了思想理论领域的重大突破、重大创新、重大发展,深刻揭示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发展规律和建设路径,为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指导。同时,这一重要思想指引全党全体人民进行伟大社会革命和建设,创造了世所罕见的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进入了新时代,实现了从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飞跃。从思想理论与社会实践的关系上,实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实践的有机统一。二是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希望加快发展和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社会主义在中国的成功实践,向世界展示了社会主义的光明前景,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为世界发展中国家有效消除贫困、摆脱贫困,实现共同发展,开出了新路,提供了借鉴,展现出马克思主义的实践伟力。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不断发展,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22]三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科学构想为解决当今时代全球治理问题提供了中国方案,对推进“全球之治”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刻回答了“世界怎么了、我们怎么办?”这一重大命题,围绕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对把握和认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提出许多新理念新思想新观点新思路。人类命运共同体,既是人类社会发展的美好的目标、是一种崇高的价值理想,又是一种具有历史长过程的现实的社会实践活动,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科学构想回答了当今时代国际政治、经济、文化、生态、发展等一系列根本性问题,为消除世界范围内新的不平等和矛盾,为破解当前世界面临的世纪性难题,为形成更加公正合理的国际秩序,提供了正确的路径选择,为解决全球治理难题提供了中国方案。同时,中国以实际行动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科学构想,推动形成更加公正合理的国际秩序,正在深刻改变着世界政治、经济、文化、生态发展格局。在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伟大进程中,中国作为倡导者和重要推动者,坚持以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为宗旨,坚定不移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始终做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为人类持久和平、发展繁荣不断贡献中国智慧和力量,发挥了导夫先路的重要作用。中国在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方面所做出的一系列努力,正在深刻改变着世界政治、经济、文化、生态格局,对全球发展走向产生了革命性的影响。

从当代中国和当今世界发展的实践来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21世纪的马克思主义,对推进“中国之治”和“全球之治”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结语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既应时代发展要求而生成,又指明时代发展前进之方向,是引领中国、影响世界的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整体性、系统性继承与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在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三大领域都做出了一系列重大原理性创新,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精神实质和理论品格,谱写了马克思主义新篇章,是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最新理论形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人民至上的根本原则,坚守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立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和发展目标,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人民性,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最本质特征,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具有基础性、根本性的地位和作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相统一的实践观,不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实现了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实践的有机统一。知行合一,是这一思想特有的理论特色和实践特色。实践性,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最深厚的理论底色。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划时代的理论、科学的理论、人民的理论、实践的理论,把马克思主义发展到了新的历史高度和新的理论境界,充分彰显了马克思主义的强大生命力和中国共产党人的理论创造力,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


[1]《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外文出版社2020年6月版,第77页。

[2]《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外文出版社2020年6月版,第76页。

[3]《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外文出版社2020年6月版,第9页。

[4]《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外文出版社2020年6月版,第137页。

[5]《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外文出版社2020年6月版,第183页。

[6]参见《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外文出版社2020年6月版,第71页。

[7]参见习近平《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节选)》,载于《求是》2016年第1期。

[8]《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单行本,人民出版社2013年12月版,第15页。

[9]参见《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外文出版社2020年6月版,第61-62页。

[10]参见习近平《不断开拓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新境界》,载于《求是》2020年第16期。

[11]参见《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八次集体学习时强调立足我国国情和我国发展实际发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载于2015年11月25日《人民日报》。

[12]参见《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外文出版社2020年6月版,第15-16页。

[13]参见《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外文出版社2020年6月版,第16-20页。

[14]参见《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八次集体学习时强调立足我国国情和我国发展实际发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载于2015年11月25日《人民日报》。

[15]《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外文出版社2020年6月版,第138页。

[16]参见《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八次集体学习时强调立足我国国情和我国发展实际发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载于2015年11月25日《人民日报》。

[17]参见《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外文出版社2020年6月版,第139页。

[18]《习近平在党的十九届一中全会上的讲话》,载于《求是》2018年第1期。

[19]《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外文出版社2020年6月版,第66页。

[20]《习近平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载于2018年5月5日《人民日报》。

[21]《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外文出版社2020年6月版,第133页。

[22]《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外文出版社2020年6月版,第8-9页。

【本文刊发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2020年第8期】

 
最新文章
相关阅读